一、校准操作规范:确保检测数据精准可靠
仪器预热与状态检查
校准前需确保定碳仪已开机预热1-2小时,达到热稳定状态。检查气路是否纯净干燥,压力与流量需符合厂家规定范围。同时,对燃烧炉、除尘装置、干燥剂等部件进行功能确认,确保无漏气或部件故障。
标准物质选择与校准方法
标准物质要求:使用有证标准物质,浓度需覆盖日常检测范围。
校准曲线建立:
线性校准:假设信号与浓度呈直线关系,适用于中低浓度范围。
非线性校准:当测量范围较宽时,高浓度端可能出现非线性,需采用二次曲线或其他数学模型拟合,以提高高精度测量准确性。
校准周期管理
首校准:由用户根据设备初始状态设定周期,作为后续调整的基准。
后续周期调整:
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%以内,可延长后续校准周期。
若超出最大允许误差,需缩短校准周期。
若结果位于80%-100%误差区间或难以判断符合性,可缩短周期或增加期间核查频次。
二、日常维护规程:降低故障率,延长设备寿命
操作前检查
确认仪器电源、连接线、传感器、气路和水路正常,无损坏或老化现象。
检查仪器外观,确保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损伤,部件结合处平整。
使用中注意事项
规范操作:严格按照说明书流程操作,避免急剧摇晃、碰撞或过度摩擦。
环境控制:保持仪器远离电炉、暖气等热源,避免阳光直射。
实时监控:操作时注意电源、接地是否正常,连接线路是否牢固。
使用后维护
清洁与消毒:定期清洗仪器部件,清除积灰或异物。
部件保养:
定期检查传感器、气路、水路管路是否松动或堵塞,及时调整或清洗。
检查电路是否正常,如有烧毁或损坏现象,及时更换电子元件。
关机流程:操作完毕后关闭电源,断开电源线和仪器连接线,清除循环水管路系统内的水分,关闭样品氧化管路进气阀门。
三、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理: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
安全操作规范
操作前需熟悉仪器基本原理、结构及注意事项,确保操作正确。
预热过程中严禁拆卸或更换部件,防止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。
操作时避免急剧摇晃或碰撞仪器,防止部件损坏。
异常情况处理
操作过程中如遇异常,立即停止操作,采取重新启动、调整实验条件或联系售后服务等措施。
定期执行报废流程,待仪器超过有效期后及时向相关机构申请更换。
四、延长使用寿命的专项建议
环境控制
避免在高湿度、高粉尘等恶劣环境中使用,或选用内置水汽、粉尘过滤器的仪器以减少传感器损害。
控制环境温度和压力,避免高温导致仪器无法正常工作或低温冻坏管路。
耗材管理
定期更换消耗性耗材,遵循厂家提供的标准建议使用寿命。
专业维护
遵循制造商的使用和维护指南,定期进行专业校准和验证服务,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。